第十五屆小說組決審會議

第十五屆長庚文學獎短篇小說組決審會議紀錄

   時    間:2022年11月21日(一)下午二時

       決審委員:陳雪老師(知名作家,評審主席)

         鍾文音老師(知名作家)

         楊富閔老師(知名作家)

           

劉德玲老師:各位老師好,我們這次的決審會議有開放給學生參與,之後可能學生會陸續加入會議中,然後學校有規定得獎的人次不能超過總投稿量的一半,所以限額是名次較好的前三名而已,如果老師們覺得第四篇作品也不錯的話,可以給予佳作的肯定,不過還是要看作品水平再做判斷。因為名額有限制,歷年來小說名次都至少有前三名,但不一定有佳作,我們進行的方式為第一輪先看評審們的評分結果,以進行統整排名,並請各位評審討論講評,再進入第二輪投票選出前三名,甚至是佳作,由於學校要做專輯,因此本次會議將全程錄音,那我們就開始今天的會議。

陳雪老師:我想請問一下,我們評審需要每篇作品都討論嗎?還是討論我們認為比較有交集的作品?

鍾文音老師:以前是有交集的再討論。

陳雪老師:好,那我是傾向由最高分開始看,因為我覺得這樣可以看比較細一點,我們討論的第一高分是〈基於愛的底色〉,先從富閔開始講評。

楊富閔老師:各位老師好,很高興能跟陳雪老師還有文音老師一起來長庚大學的文學獎,其實收到稿件的時候我們手上是有七篇作品,然後我的第一感覺是這是一個很大氣的文學獎,每一篇都是非常的完整,寫得很滿很過癮,幾乎都能夠把話說得很到位,這是跟很多其他文學獎作品會不完整的現象很不一樣的地方,我覺得這才是專業的整體結構,因為它其實很大氣然後作者在裡面能夠得到非常好的發揮,因此參賽者的文字都有一定的水準,所以滿享受他們在說故事,可以跟著讀者故事進入他們的世界。那我會先從三位評審討論後的最高分開始講,就是編號3號的〈基於愛的底色〉,但是我投的時候,我給的低了一點,我覺得其實這篇文章的字數到一萬五,基本上已經成形了,有頭有尾,就是什麼都可以講在裡面的一個寫法,它寫得比較寫實、比較基本款的寫法,我想給個建議,就是主角顧郁涼和林源,還有後來出現的李賀軒,這個寫法在這麼大的篇幅中是一個比較簡單的故事,我一度懷疑這個故事有需要這麼長的篇幅去寫嗎? 但是後來發現作者在辯證關於愛的這件事,那些瑣碎的牢騷與糾結的氣氛,也許就是要冗長的篇幅去講,但這在讀者的觀感上會有兩極,可能讀得進去卻因為很瑣碎而放棄,這篇文章是一個四平八穩的作品,不過故事感有點偏低,我認為要把這篇冗長的故事去做裁減且切入它最好的角度,是這篇以及有些其他作品的問題,可以再重新剪裁它;而這篇文章還有一個文眼,通常在寫作的時候會想看看文章的重點在哪個句子,這篇作品的亮點在倒數第三頁,就是「我想跟你繼續亂纏」,這句話把整個文章都抓了起來,有點像八零年代那種可以用一段短文或一句名言來震撼全場的感覺,所以我覺得這篇文章的優點和缺點是很直觀的,它的瑣碎冗長可以被那句話就涵蓋了,它的那種歇斯底里或是叨念、辯證其實也可以成立,但是關於愛的辯證如果要推到哲學的角度的話,這是作者要思考的部分,它的習作感很強,時間所運用的文字很具有意象,是很完整但需要再修正的作品。

鍾文音老師:我覺得這次的長庚文學獎短篇小說的作品到決審的不多,每篇都滿難去做評比,因為有些差距並不大,所有的七篇文章中有幾篇的水準都差不多,像是敘事的方法或者散文性,因此在某種程度上有點難選,但〈基於愛的底色〉倒是全部作品中對我而言最具小說氣息的,因為有些作品並不清楚小說的敘事方法,會寫的比較靜態和散文性,不過〈基於愛的底色〉不太一樣,雖然名稱很散文,但作者很厲害,他把愛情那種打不死的、沾黏的,語詞的連貫然後逐漸蛻變地走到日常,那個日常其實是某種快要斷掉、要冷戰的,可是基於某種習慣然後又纏在一起,竟然可以寫到這麼長,我認為青春人才有時間去磨那種愛情如何逐漸進入到你的膏肓、骨髓、細節,寫得細到令人覺得主角顧郁涼有種張愛玲的感覺,就是重新的當代變形,還寫到「阿涼眼睛很深邃、很好看,林源忽然萌生這樣的想法」,這完全是張愛玲的語氣,尤其是「一雙奪人心魄的桃花眼,讓他沒有辦法移開視線」,所以我覺得作者非常會寫,而且是深受八零年代愛情小說的影響,像剛剛富閔所說的陪你走一段或者是半生緣、紅顏未老、紅顏已老,就是類似那種情調,當然我們知道其實小說是不能被張愛玲附身或像鍾曉陽這派的讓人容易辨識,這其實是他的缺點,因為這樣他小說如此的成熟,卻少了個我語詞的再現,但是作為年輕人可以寫得這麼成熟,已經是一個厲害的寫手,之後如果有能力去深入各種文學的領域,有技巧的再訓練,那他就能夠跳脫,他的基礎能夠寫到這麼深層,我覺得很難,如果是我寫我的青春大概沒辦法寫這麼長,就是青春的愛情、欲離又和,那種感受我說不出來,在某種程度上是華麗中的蒼涼,然後最後結尾也寫得不錯,「以愛為底色渲染出來的世界,是橙紅的。」他的詞語用得非常成熟,這是一篇很棒的小說,大概我覺得他超越這次裡面的二三名,就是一隻黑馬,把所有另外幾名都甩開。

陳雪老師:這篇作品沒有給答案,但我有給高分不過可能我不知道怎麼判吧,聽了富閔和文音的說明,我就比較了解,其實我覺得這篇就描述感情的方式,我覺得是正常的,兩個人一開始是怎麼樣設定的規矩,然後又如何去打破規矩,其實他是兩個人生活的板塊,透過怎麼互相抗拒,就是愛情裡面那種像跳探戈一樣,怎麼去進退,希望自己不要淪陷,可是最後淪陷了,淪陷之後這個當下我覺得他講得很好,這個語調偏張愛玲我認為是可以理解,也是個人喜好,他的優點和缺點要如何去寫這個愛情的變動與關係,他比較厲害的是在寫關係的轉變,關係怎麼改變,怎麼去打開自己的防衛、放掉控制力,逐漸相信你不會失控,相信在愛情裡不是只有會受傷或被征服,他在描述感情的能力上是超出其他篇,他對感情的變化和愛情發生的質變,最後化入日常變成一個可以實踐的關係,這個東西他其實很成功,所以我還是給他滿高分的。

那接下來討論第二篇是〈般配〉,那我們還是請富閔先來。

楊富閔老師:就是我們剛剛在討論這個題目,但是這個題目已經吸引我們,完全達到一個陌生化的效果,在想這個是什麼意思,我們先就文本來說,這是我們三位評審投出來的第二個順位,我覺得這次的幾篇文章很特別,在往年看到很多文學獎會有比較切面或小品的,但這次我不知道是不是篇幅給得很長的關係,我們喜歡講一個完整的故事,還有那個〈璀璨T之星〉他就講了他四年的,從開始到現在,他也講得很完整,他也很耐心的把它講完,也不難看,所以我覺得這個文學獎有一個很大器的感覺,它可以講一個鋪陳很大的能力,來到〈般配〉這篇文章,我感覺設限感是很有企圖心,很明顯想做層次,它裡面有兩個敘述的對象-辛、陳,這篇文章的結構在陳和辛的字體變化交錯著來推展它的情感,文章的寫法也滿常見的,它可能涉及到某種認同、某種疾病或是很糾葛的議題,有點容易造成性別的混淆,或是讓人認同的混淆或是裹足的東西,往往會有這種寫法會跑出來,那在這篇文章其實有捕捉到一個疾病的潛藏文體,我覺得寫得最厲害的是細明體的部分,那個文筆非常的厲害,文字最強的是這裡,他寫說「辛,你可以聽我說嗎? 抱歉我知道不該打擾你」,在第四頁的地方,在談他最歇斯底里的那部分,疤痕、蜈蚣、阿公阿嬤、賣八百碗麵,其實那個病還勾結到窮的問題,我覺得作者寫那處時非常的痛快,是文筆在施展的地方,但我擔心的是它的結構,我要如何幫他合理化,他以「陳」開頭,以「辛」的傾訴做結尾,就他這一個結構來說,會試著找到一個連結的方式,以及它現在目前的比重,通常如果是這樣有層次的設計,會希望它段落之間設計的跟內容有所連結,但問題是現在這篇看起來是很不協調的,我試著去用這不協調找到一個文學的解釋,不過我覺得還是必須要回到內容,這是我要跟作者建議的部分;我要說的是這個作品文字是最厲害的一篇,且層次是有企圖心的設計出來,而傾訴的部分尤其是文筆的施展,反而是剛才〈基於愛的底色〉的作者多一些對話,因為〈基於愛的底色〉是在辯證,辯證的方式如果推到哲學的部份的話會更加厲害,那〈般配〉是傾訴的方式,常用在日記、書信或是某種把我推出來的寫法,也寫得很棒,他們寫的是兩種不同的長相,所以我都很喜歡這篇作品。

鍾文音老師:這一篇文字又更細緻了,但是是不同寫法,〈基於愛的底色〉運用比較多的譬喻,而〈般配〉是敘事能力很強,同樣的也是結構上的問題,我不知道作者自己會不會亂掉,因為那個細明體是要跟辛講他跟他男朋友的故事,可是細明體有的"我"的部分比較多,多到他已經不是真的在敘事,這個部份我同意剛剛富閔說的,如果他採用不同的寫法去告訴辛,會不會使他的結構性和情節的驅動性讓它不會散掉,所以在這兩篇選擇上,我沒有給他到第二,但我覺得文字很好,尤其是寫蜈蚣的部分,那蜈蚣養在身上會感覺很驚奇,這個形容從來沒有想過,養在紗布天天洗優碘,但我覺得他不要用兩個不同的線索下去寫,有沒有可能是另一種版本;這是一個很厲害的寫法,尤其是那個男生脫下長褲看到長長的疤,這次長庚的作品讓我滿驚豔的,他直接在結構上有細緻的處理,「讓陳枕在他的腿上,按摩他的頭皮。」就是到了情色邊緣又不會落俗,可是就突然結尾了,「辛,我和我男友講完了,......,改天再聯絡。」這個結尾也是很大的線索,雙線的對話其實要有更大兜攏的東西。

陳雪老師:這篇是我給他比較高分的一篇,說明他的現代感很強,他裡面討論的愛情問題和〈基於愛的底色〉不太一樣,我如果沒看錯的話,他其實是同志的戀情,就是那種同志情慾裡面會有一個關係,一種是愛情的情,一種是衍生炮友的情,這種就是約炮的情,技術上來說他帶入新的關係,他是用自己再去變化,這可能就是他技術上不夠成熟,但我大概可以理解他怎麼處理,那個楷體字的部分是講他跟陳的關係,我覺得這個部分他也寫得很好,就在寫比他年輕、比他弱勢的一個愛,在世俗中的一種關係的愛仰慕他,讓他帶領像他的老師又是他的男友,在關係裡面辛跟他之間看起來比較像是沒有具體愛情的關係,可能現在是肉體關係,可是我感覺就是一個三角關係,這個我對辛來說比較弱勢,這個我對陳來說則是比較強勢的,他的題目〈般配〉就很好,就是說人到底要選擇什麼樣的人,是要選擇你比較愛的人還是選擇比較愛你的人,選擇跟你比較合適的人,到底要怎麼樣去選擇一個人來愛,選擇要用什麼樣的方式交往,我覺得這是現代人最常遇到的問題,他在這裏面用一個技術不是那麼成熟,但是他所描述的狀態、他的心態是描述得非常準確,包括他在文章所描述的窮病,陳這個角色年紀較小,他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是他既是比較窮而且他又有憂鬱症,那感覺上辛是一直都是處在一種比較高的狀態,他好像特別的悠然,在這個關係裡面他也特別輕鬆,所以我喜歡的是他寫細明體的部分,就是寫到辛的部分,很短可是每次都很強烈的展現出他們的關係,在文章第四頁的地方,「辛,我交了一個男朋友,你不會介意吧? OK,禮拜天還要再來載我。」就這樣一段不過我覺得這裡面就講了好多,就是千言萬語在裡面,他和他的愛情的權力關係,辛是不在乎、沒關係,怎麼樣都可以,他也可以很輕易地看出他跟陳之間千絲萬縷的糾纏,可是他通篇在講與陳之間的關係,我覺得他實際上是想要抓住辛,而不是那個陳,陳是他想要擺脫的,陳是他覺得他也害怕、也想要努力去愛他,這個人也需要他,可是最後他發現光是那個窮,他想要吃平常餐廳卻沒辦法去吃,而且貧窮的痛苦比如說陳很高興的想請他吃大餐,結果拿出便利商店的食品微波,雖然有點誇張但也非常實際,我想我喜歡他的這些對現實的那種不堪、彼此的階級不同,甚至愛情裡的階級,作者在這部分展現的非常好,整體作為作品來說的話,有些技術部分可能還有待加強,如果給他建議就是要重新勾勒如何把與陳的關係放到和辛的糾纏裡,因為看到最後就會覺得他和辛是在咖啡店哩,可是中間有一段並不是,所以是有個時間差,他和辛的關係不是只有一個景,這段對話這段我要跟你說我跟男友的故事,它不是發生在咖啡店裡,它可能發生在很多次他跟辛的見面,這部分作者要理得更清一點,但是他的對照我是喜歡的,因為這也符合他的主題,他一直在思考怎麼樣的分配,什麼是我要的,我又配得起什麼樣的、可以得到什麼樣的,我覺得這是一個滿新的想法,尤其是在處理跟同志的關係,也剛好處理的是男同志的痛處,你愛的人與你想要的人這個落差應該怎麼辦,所以我給他滿高分。

那我們第三名是〈投石〉,那再請富閔先說明。

楊富閔老師:〈投石〉這篇小說我是按照編號順序來讀,就覺得有很亮眼的感覺,這個文學獎前三名的作品都有嚇到大家,他們都有一定的水準,我其實給這三篇文章都是前三名的次序,都是我滿喜歡的作品,〈投石〉這篇文章我看了好幾次,我一直有一個雞婆的感覺,就是想要幫他調整一下,他有一個小說寫作的系統,他知道要如何設計,怎麼樣去講反諷、意象,然後一個一個故事起來,但他現在的寫法是採取一個娓娓道來的寫法,也是可以這樣寫,我想給作者一個建議,首先〈投石〉這篇文章有一個很重要的意象,究竟是投石還是要投江,通常投江和投石是綁在一起講的,裡面很重要的是很多稿件會讓我想到學生在寫作時,他們閱讀了什麼,他們可能閱讀魯迅還是世界文學作品,這篇〈投石〉其實有個很古典的氛圍,他用公園這個空間決定了這是一個古典與現代交織的部分,但我覺得重點在把古典與現代給做出來,才會有現代感的呈現,作者可以往這方面去努力,其實是公園的理念、故事的涼亭、石橋,接著慢慢來到公園尋短之類的意念,不管是哪一種的石頭,基本上是有個指涉,到最後包括大姊的出現,有點不得不來的感覺,很顯然來的時候有巨大的轉折,也帶領投石的敘述者,他必須處理這個大姊,來闖進那個世界,這個部分有點反諷或幽默,就是把這個東西不會那麼悲劇的寫法帶進來,再往後推進到跳水的動作,或是跳躍的動作,它會連結到生命的議題,我記得有作家寫到花式跳水者墜落的意象,這可以寫得非常可怕,作者的寫作有抓到這部分的東西,他知道這可以作為文學的比喻,從古典到現代可以抓到很多案例,投江的也好,以及投石這個意象可以輔助,還有手機也是一顆石頭,我覺得最後最精彩的是關於大象的意象,有點像小象的石象物件,文章中的大象會讓人聯想到關於象形的意象,我把它想得很難,想成這個作品還有很多微言大義要說出來,建議把它濃縮成像寓言故事就好,一個關於現代投石的故事,從這個寓言裡面得到一個啟悟之後,他再寫一個現代的,把它放在〈基於愛的底色〉的前面,寫個三百字的文言短篇,這是可以形成的,是個有趣的古典現代交換,作者在古典這方面可以再努力一點,但這是他的特色,可以建議他往這方面走,謝謝。

鍾文音老師:這篇我給的比較低的原因是我覺得作者有很多靜態亭閣的寫法,形容詞也不到位,但我喜歡這個靜態的,因為靜態的小說很難寫,比較細部、像散文,小說的人物都在他內心裡演內心戲,他花好長的時間白描,我覺得在中長篇小說裡是很好,在短篇小說用這麼長的篇幅去白描,就會有點容積體的落差,你花這麼長的時間在一個無效的容積體去讓人物進來,這是我的想法,另外是語詞的部分,這篇可惜的是它有些文字,像是〈阿公在隔壁護理站〉雖然也是比較散文,但那個情真意切你會同理那種明明同在護理站卻不認他、不看他,那種情的真切迫使你覺得你跟著疼痛,同時也有某種疼痛的部分,可是作者花太多時間在外圍上,語詞又太飄渺,而且他名字也很虛幻,我認為這些都好瓊瑤,其實小說人物的命名是有意義的,我知道他有意義但那個意義又太過了,有些字用的比較通俗,舉個例子;「對遊客而言,果然是一分錢一分貨」、「粉衣大媽」,台灣很少人用大媽吧,然後那個大媽講的話都好電視劇、勵志片,「不愁再找下一個看看,一定會更好」,還有後來那個流浪漢都有刻板的設定,包括自我也有點刻板,他的救贖都來得太快,比方說「流浪漢搶他的背包意欲為何」,這個意欲為何我們也不會用這種詞,他的詞彙是不準確的,不過他的開頭和結尾我滿喜歡,就是中間人物不要那麼刻板,他的結尾說「不是掉入深淵送葬的豔陽」,是這篇的亮點,豔陽其實是送葬,這個真的超棒,我覺得他投石是有意思的,因為投石是無路可走,最後他電話打通了,他決定要去吃個飯,也不知道為什麼,反正經過一個洗滌、一個清晨的鬧劇,這篇讓我想到有一種微電影,天亮之前這個人要做什麼,其實是很不錯的,我的建議是如果能再重寫,時間的密度、人物的內在,以及那些外圍的人物有沒有可能可以不要那麼刻板。

陳雪老師:這篇後來再重看,當初我給比較高分是因為他投石的這個想法以及他整篇圍繞在用投石上,不管是富閔所說的投江投河還是投石問路,他想講的東西我覺得他用一種不是很戲劇性的方法,他本來是用不戲劇性方法來型塑一個人在湖邊投石,可是有人以為他要跳河,但是他當然沒有要跳河的意思,我覺得可以建議這個學生多讀一些比較當代的世界文學,他的文字確實像鍾文音剛剛講的那種紊亂的感覺,但有些時候又滿準確,有些時候又會變得老套,然後突然間又使用平常不常講的詞彙,像是「心尖上」、「不要往心裏去」,你會搞不清楚他的時間感,可能是大陸腔比較重,那我覺得這整個設計是沒問題,但確實需要重新釐清,可能是一個人有點想不開,或者是卡在一個點上,讓他把這一生收集的石頭,像打水漂一樣打下去,我喜歡他這樣的設計,就像沿著打水漂的方式一顆一顆把自己的心智或糾結都投出去之後,我認為他的事情不大,他就是一個坎就過不去,然後年輕就會做一個比較劇烈的想法,搞不好真的想不開也不一定,但是他就用一個方式去這個東西逐漸的投出,不過寫到大媽寫到那些東西的時候,他的現實感突然一回來時就把他設計好的氛圍又都打破了,所以到時候我們的前三名要再梳理一下,他有不錯的設計但他也有非常明顯的缺點,那我們的第四名是〈阿公在隔壁護理站〉,那我們來講解一下。

楊富閔老師:我們的第四名是〈阿公在隔壁護理站〉,這篇我的意見非常簡單,首先我覺得它給我最直接的討論的癥結點是它其實是一篇像是走錯棚的一篇稿子,它如果去散文組,我覺得它都會得第一名,他寫得太好了,它就是一篇在散文組一定會得獎的文章,那現在它放在這裡面它又很亮眼是因為其他篇用小說的規範來看有錯誤的時候,我忽然間不知道怎麼看這篇,那就我而言它的文字很好,它整個布局也很好,情感又動人,它每一個面向都到位了,但是它現在在短篇小說組裡面,所以我覺得有點可惜,沒有給他很高分,其實有時候會很容易在文學獎看到他不知道他要寫什麼的那種作品,然後就會題目、裁剪混亂,可是這篇是穩扎穩打的,把他的這個事件,他在護理站看到的混亂事件有條理的,但是又知道重點最動人的點在哪裡,然後又涉及到他的家族的這個東西,他都非常四平八穩的講出來,我覺得它還是感人的文章,這篇我沒什麼意見,純粹是文類投稿技術的問題,其他我覺得都非常非常得好。

鍾文音老師:確實是文類問題,不然它絕對在我的前三,因為那麼完整的敘事、一個老套的感情是非常困難的,所有的阿公都被我們寫爛了,但他竟然還是可以寫,因為他應該是一個實習醫生,所以護理站那麼親近的靠近,可是曾經是非常疏離的對象,然後現在要重新謀合,重新去抓往事來回到你的現場,你才能夠把感情再次的浮射出他的力量,他其實有幾個轉折,那個轉折如果用小說的技術其實是非常需要技術的,可是恰恰他的技術展現很棒的部分,是阿公的疾病的書寫,他其實在第一頁就寫出很好看的部分,就是他寫出阿公的呼吸,那個胸鎖乳突肌我們幾乎不會用,因為我就覺得那個是有醫護背景,這種細節使一篇散文拉到一個高度,結尾結得很好,他說會繼續看著他長大。

陳雪老師:其實有時候我在看稿子我會有點沒辦法分辨,因為現在其實散文小說不分或是互相跨越,現在已經非常常見,有時候去評散文會遇到小說的部分,然後在小說會遇到散文的部分,可能等一下我們要整理一下三個人的共識,因為他基本上寫得很好,但是它確實有散文化的現象。

鍾文音老師:我覺得可以多一個名額,他寫得好認真。

陳雪老師:因為我們給的字數比較長,說實在我覺得短篇小說超過一萬多字以後,反而很見功力,就是說你的能力不行的話,超過一萬多字就會出現很多的問題,還能夠讓我們選出這幾篇,基本上我覺得都算是滿好的,那我們就這四篇討論再統計一下。

劉德玲老師:那我們就用第一名四分、第二名三分依此類推的方式來評分,最後統計結果。

紀錄:名次確認

編 號

作品名

決審結果

1

投石

佳作

2

般配

第二名

5

基於愛的底色

第一名

6

阿公在隔壁護理站

第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