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第十四屆文學獎-新詩組-眼睛

【新詩組】

第三名

眼睛

呼治三郭于瑄

 

自我介紹:

不常讀詩、也沒有一起寫詩的筆友,是個只憑星火般的熱情寫詩的假文青。反正在這個世代,最重要的還是要快樂吧。

得獎感言:

其實現在回頭看看自己的作品,肯定有許多能改進的地方。但無論如何,寫詩是為了讓我記住生命那些重要的瞬間。在短暫的基礎實習中,讓我學到了許多技術,也感受到了人情冷暖。謝謝評審給予的肯定,讓我能夠再次審視自己。

 

眼睛

光從天上落下毫無生機地

喚醒一雙雙不願被囚禁的眼睛

言語和痛苦堆積在管子裡

唯有淚水和痰液湧出

於是一天一週一個月

晃過床前卻不過瞬間

如年的時光被紙張濃縮

成了薄薄的病歷一面

而誰都沒有停留原地的權利

無論惡化或痊癒都

隨著不變的風景改變

最後只剩一雙想說話的眼睛

帶著所有不甘和哀求

挽留每一個離開的背影

 

評審評語(按姓氏筆劃排列)

林婉瑜老師:

讓人印象最深的是此段落:「而誰都沒有停留原地的權利/無論惡化或痊癒都/隨著不變的風景改變」

曾讀過許多詩作描寫疾病和死亡,此詩有悲觀和憂鬱的氣氛,恰如詩中場景「病房」的氣氛。

作為詩,可能需要更多層次和發展,跨越出讀者的想像範圍,發展意料之外的概念和思路。

陳大為老師:

插管病人的眼睛,對世界有莫大的渴望,以及無奈,作者企圖抓住這一點來寫,大體而言是抓到了,用詞準確,下手不會太重,但字裡行間少了一份對人生或對生死的體悟,畢竟那不是自己真實的心境。所以呢,此詩是否可以反過來寫,換個位置,從醫護人員的視角去洞悉這雙眼睛——看到的,必須裝作看不到;明白的必須忍住,不能說明白。直視插管病患的垂死眼睛,能夠做出更多的故事。

陳義芝老師:

集中描寫眼睛,描寫一個重症插管的病人,不願被囚禁、想說話而不能的處境,作者筆觸乾淨,不貪多,很少贅語,能引人共鳴。

瀏覽數: